搜索

辞旧迎新,座谈交流——义乌市全科医生能力提升项目第一期学员座谈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19-01-27    访问次数:

时光荏苒,转眼第一期义乌市全科医学能力提升班培训学员已经进入临床轮转一月有余,为了解前期培训中学员们的学习情况、需求及体会,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案,提升培训效果,科教部于1月23日下午召开了此次义乌市全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第一期学员座谈会。

戴红蕾主任总结了第一期培训班开班以来的工作进程,对学员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临床理论及技能培训的百分之百的到课率,积极参与临床工作的热情给予了高度肯定。

工作进程

自临床轮转以来,共开展临床理论培训9次,临床技能培训4次,学员们听课非常认真,听课效率很高,每次培训后的随堂测试平均分均在7分以上。学员对培训课程的总体满意度非常高,满意度均为100%,非常满意度均在85%以上。

随堂测试

课程评价

学员们各抒己见,纷纷表示特别幸运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感谢浙四医院精心、细致地组织培训工作,很贴心地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条件,感到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一个半月的临床轮转也收获颇丰。

 

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但平时能接触到的病种较少,所以此次培训选择了平时工作时很少接触到的科室进行轮转学习,如五官科、眼科、皮肤科等,通过这一个月的轮转学习,基本掌握了这些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后工作中再遇到相应的患者会更加有信心接诊治疗。

此次培训内容非常贴近基层工作,授课老师知识都很渊博,知识点总结非常精辟,听课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记忆也很深刻。

总觉得有学不完的东西,但培训时间太短,有些科室不能参加培训,感到非常遗憾。

浙大四院的学术氛围非常好,在这种环境中如果自己不上进都会有罪恶感。我在儿科和消化科轮转期间,学到了很多药物的规范用法和用量。

之前因为工作年限较长,门诊看诊量较多,感觉自己临床经验已经很丰富了,认为理论知识没必要再去复习。通过此次临床理论的培训,才发现扎实的理论基础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多么重要!

带教老师都很认真、负责,一有时间就会给我们讲课、传授经验。而且老师们非常和蔼可亲,让我们很有归属感,也跟老师互相加了微信,以后可以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互相转诊病人。

学员们也提出了一些轮转期间遇到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由于基层药品的限制,我们目前学到的某些治疗方案在基层不太实用,希望理论课程的培训可以多涉及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内容,这样我们基层无药可用的时候,也可为患者提出合理的转诊建议。

轮转过程中动手的机会相对较少,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群,有人遇到典型的病例或者动手操作的机会时,互相通知一下,大家一起学习、观摩。

4个月的学习时间远远不够,学习到的内容也很难完全吸收、消化,希望可以制作视频课程供我们复习。

浙大四院副院长戴慧芬和全科医学科执行主任戴红蕾,逐一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全科医学科执行主任戴红蕾

大家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学习方法也很先进,特别是佛堂卫生院的陈医生在皮肤科轮转时做的图文笔记,分享在微信交流群中,我自己也受益匪浅,都开始羡慕大家了,也希望能有这种学习的机会。

针对大家的反馈意见,我们将会跟相关的临床各科室主任进一步讨论、交流,不断完善培训方案,也会为大家尽量争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此次培训过程中,大家通过观摩心内科的导管介入治疗、消化科的内镜治疗、普外的腔镜治疗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在日后慢病的随访管理工作中与患者交流沟通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但是,希望大家能一直把握全科医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该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治、随访作为学习的首要任务,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帮助大家真正为自己管理的患者提供与专科医生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戴慧芬

大家是此次培训项目的第一批学员,也是各社区的骨干医生,希望此次培训项目作为开始,以我院全科医学科为桥梁,建立起各社区与我院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共同提升双方在患者心中的信誉度,实现共赢。

我们正在筹备临床理论及技能培训线上视频课程的制备工作,后续将陆续推出线上课程供大家反复学习、巩固,线上课程的权限也会对大家永久开放。

 

学员合影

医院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安全 |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医院地址:浙江省义乌市商城大道N1号
电话总机:0579-89979999 传真:89935555 邮编:322000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Email:
Designed by Wanhu浙ICP备1401660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49号